-
匿名用戶 2010-07-30 14:29:45 | 北京市 其他專業(yè) | 742查看 2回答
梁鋼筋問題
請問手工算量梁的鋼筋中箍筋的長度和根數(shù)怎么計算;梁側(cè)面的縱向構(gòu)造鋼筋和受扭鋼筋是怎么布置的,長度該怎么計算?我剛接觸鋼筋,麻煩各位高手幫幫忙,謝謝啦
全部回答
(2)
首答僅用{{minutesHtml}}
-
已采納構(gòu)造腰筋單根:梁凈跨長+兩邊各15d錨固,多跨梁時,就再加搭接長度*次數(shù),按9米或12米定尺考慮 抗扭腰筋單根:長度算法與下部縱筋一模一樣,多跨梁搭接時,同構(gòu)造腰筋 梁寬小于等于350 拉筋A(yù)6 梁寬大于 350 拉筋A(yù)8 如果梁全跨加密,則拉筋根數(shù)=箍筋的一半*腰筋根數(shù)的一半,為什么如此自己想就行,N排嘛。。。 如果有非加密區(qū),則拉筋單排根數(shù)就是箍筋非加密區(qū)的一倍,比如箍筋A(yù)10-100/150,那么拉筋就是A6-300,用(凈跨長-100/300)+1就行了 箍筋:梁加密區(qū)長度是max(兩倍梁高,500) 加密區(qū)根數(shù)=(加密長度-50)/加密間距+1 非加密區(qū)根數(shù)=(凈跨長-2倍加密長)/非加密間距-1 總根數(shù)=以上加密根數(shù)*2+非加密根數(shù) 箍筋最外圈長度=2*(梁截面寬-2保護層+梁截面高-2保護層)+8d+2*11.9d 2*11.9d的意思是兩個彎鉤長度,8d去百度搜下什么意思吧,因為要對照圖看。 舉例4支箍的箍筋內(nèi)圈長度=2*【(梁截面寬-2倍保護層-梁上部角筋直徑)/3+梁上部角筋直徑+2*箍筋直徑+梁截面高-2倍保護層)+31.8d 提示:中心線 平均3等份 再加多出來的2倍箍筋直徑長 拉筋長度:梁寬-2保護層+2箍筋直徑+2*11.9d 如果是1級鋼,2*11.9d換成2*6.25d 因為是180度彎鉤 而不是135度了 2箍筋直徑的意思是 是因為拉筋拉住箍筋
2010-07-31 23:45:11
-
第一節(jié)框架梁 一、首跨鋼筋的計算 1、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(上通長筋1)長度=通跨凈跨長+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、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:第一排為Ln/3+端支座錨固值; 第二排為Ln/4+端支座錨固值 3、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=凈跨長+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: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,計算的結(jié)果都是一樣的,所以我們在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。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,那么,在軟件中是如何實現(xiàn)03G101-1中關(guān)于支座錨固的判斷呢? 現(xiàn)在我們來總結(jié)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: 支座寬≥Lae且≥0.5Hc+5d,為直錨,取Max{Lae,0.5Hc+5d }。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=支座寬≤Lae或≤0.5Hc+5d,為彎錨,取Max{Lae,支座寬度-保護層+15d }。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=Max{Lae,0.5Hc+5d } 4、腰筋 構(gòu)造鋼筋:構(gòu)造鋼筋長度=凈跨長+2×15d 抗扭鋼筋:算法同貫通鋼筋 5、拉筋 拉筋長度=(梁寬-2×保護層)+2×11.9d(抗震彎鉤值)+2d 拉筋根數(shù):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,那么拉筋的根數(shù)=(箍筋根數(shù)/2)×(構(gòu)造筋根數(shù)/2);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,那么拉筋的根數(shù)=布筋長度/布筋間距。 6、箍筋 箍筋長度=(梁寬-2×保護層+梁高-2×保護層)+2×11.9d+8d 箍筋根數(shù)=(加密區(qū)長度/加密區(qū)間距+1)×2+(非加密區(qū)長度/非加密區(qū)間距-1)+1 注意:因為構(gòu)件扣減保護層時,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,那么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;并且我們在預(yù)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,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,所以軟件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,由此,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,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
2010-07-30 14:57:00
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,請稍后回來查看